春倦

2024-04-30

农历二月份,我中午在学校食堂吃了一碗芥菜饭。米饭的香甜刺激着我的味蕾,让我这个在春天还穿着羽绒服的人,对春天的临近有了一种最亲近的体验。走在学校的校园里,操场周围的樱花树已经开出了圆酒杯大小的花朵,还有一些花蕾,含苞欲放,在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在这个多风的午后破“茧”而出。

瑞安的冬天特别漫长,穿了五个多月的羽绒服,在这个春天,还是未能完全地脱下。春天的脚步明明已经近了,桐浦的樱花开的漫山遍野,吸引着一群又一群踏春的人儿;但春天身体上的仪式感却没有什么改变,走在街上,一眼望去,还是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里穿着黑色的衣服。

从古至今,文人墨客总是在秋天伤感。宋代的欧阳修在《秋声赋》里写道“初淅沥以萧飒,忽奔腾而砰湃,如波涛夜惊,风雨骤至。其触于物也,鏦鏦铮铮,金铁皆鸣。”这是在写秋声吗?这是他当时的心境啊。因为秋天万物由茂盛转向凋谢,这种从炽热到衰弱的改变使得一批批的文人“悲寂寥”。但是,时间到了春天,又一年的从静寂到复苏的改变,感官上的刺激不亚于秋天。新的生命萌芽,必然有老的生命逝去,这样的新旧交替下,无怪乎王湾在《次北固山下》写下“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。”一个“生”字,写出了新春的日出,一个“入”字,写出了新旧年的交替。

每一个春天的到来,就意味着一切要从崭新开始,也意味着自己又老了一岁。小的时候,总希望自己快快长大。而现在,只希望时间能慢一些,让我能在这四季的变化里沉淀自己。每当春风吹起,我便知道,自己不再年轻,不再童稚。那岁月的流逝,真如孔子所说的“逝者如斯夫。”

好在春天之后是热烈的夏天,这样的季节接替,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春倦。老子《道德经》里说“天地不仁,万物为刍狗”,天地对万物不像我们那样富有感情,四季的交替总是自然而然,没有什么感情。那就允许我这个“庸人”,在春天发几句“倦语”,致以消逝的时间一个纪念。

来源:瑞安市人民教育基金会

稿:瑞安市仙降中学   徐琼琼

编辑:陈桂芬   阮连智


分享